一张尘封70余年的历史照片在2013年意外现世,为白求恩研究领域投下一枚震撼弹。照片中,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窑洞促膝交谈的画面,让学者们如获至宝。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虽然边缘已有磨损,但人物神态栩栩如生——毛泽东身着朴素的军装,白求恩则穿着标志性的白大褂,两人在窑洞窗棂透进的微光中相谈甚欢。
照片背面用英文工整记录着关键信息:毛泽东和白求恩,延安,1938年5月1日,经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专家李深清团队鉴定,确认这是白求恩的亲笔题字。这张拍摄于黄土高坡上的珍贵影像,成为记录两位历史人物友谊的实物见证。
要读懂这张照片的意义,需要回溯白求恩的传奇人生。这位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医学天才,曾在欧美顶尖医疗机构担任要职。他不仅是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的精英会员,更在1935年同时获得加拿大卫生部门顾问和美国胸外科学会理事的双重荣誉。正是这样一位享誉国际的医学权威,在目睹法西斯暴行后毅然投身反法西斯斗争。
展开剩余59%1938年初,白求恩率领跨国医疗队远渡重洋来华支援抗战。他先抵香港,再辗转武汉,最终在漫天风沙中抵达延安。令人动容的是,毛泽东次日就在窑洞中热情接待了这位国际友人。两人初次见面就相谈甚欢,毛泽东打趣白求恩酷似列宁,而白求恩则机智回应自己是列宁主义的实践者。这张历史性合影,很可能就拍摄于这次会面期间。
在延安的日夜里,白求恩展现出非凡的医者仁心。他不仅建立战地医院、培训医护人员,更发明了可拆卸的卢沟桥药驮子。有次巡诊时,他坚持为一位脓肿溃烂的老农手术,当村民得知眼前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白大夫时,感动得热泪盈眶。在血源紧缺时,年过半百的白求恩毫不犹豫为伤员献血,他说:战士能为国流血,我献点血算什么?
1939年深秋,白求恩在手术中感染败血症。弥留之际,他仍惦记着未完成的医疗手册。毛泽东在《纪念白求恩》中深情写道:一个外国人,毫无利己的动机......而那张珍藏多年的合影,直到2013年才由加拿大华侨铁原披露。原来照片保存者比尔的母亲,正是当年被白求恩救治的村民。2015年,这张见证中加友谊的珍品终于荣归故里,成为白求恩精神的最好注脚。
发布于:天津市